阅读历史 |

第 171 章 软广(1 / 10)

加入书签

自上次发布警猫纪录片后,楚听乌的账号没有再上传过新的纪录片……不过,倒是有些粉丝不知哪来的小道消息:

说是乌声集团内部有传言“老板每年只会给最看好的项目拍一部纪录片”,各部门正铆足了劲努力争取今年的名额呢。

虽然谣言众多,但刷到《自然馆》这部纪录片的却不是粉丝,而是在风华网纪录片频道打野的用户。

就在一个月前,风华网进行了新的改革,虽然只是小改动,但把影视/视频/直播三个项目分开,在个人账号有了页面,界面干净了许多,相应的,推送机制也产生了变化。

也就是说,如果有的观众点了“不感兴趣”,那么即使是自己关注的up主发了相应题材视频,也不会发推送消息。

纪录片一向是个偏冷门的项目,在影视版面也很少推送到前排,大部分时候只靠口碑出圈……但很多人光收藏不看,“收藏了就是看过了”。

商诚倒是有每天看一部纪录片的习惯,比起通过短视频零碎地接收信息,她感觉看纪录片会少一点“浪费时间”的愧疚感,而且有时候真的能学到东西。

她平时更喜欢关于动物而非人文的,没别的原因,就是因为前者普遍趣味性会更强。

“也可能因为现实不是故事,大自然不听安排?人类不会影响动物之间随机事件的发生……”她摇摇头,“管她呢?我看看今天这部是什么。”

名为《自然馆:从开始到结束》的纪录片从名字上就透露着一股老纪录片的朴素味儿,她一开始差点略过,但封面是一只看向镜头的狗狗,这才让商诚注意到了。

她又看一眼简介:

金城五中的自然馆一开始是购买动物,供学生们了解动物习性的地方,但后来随着人员变动功能也慢慢转变,经历28年,从开始到结束,如今已经消失。

那当初那些动物们呢?难道都老死了吗?

看得出来,这似乎是建在学校里的一个小场馆,而封面是一条双眼水润,体型可爱的约克夏……商诚拿来零食,点开全屏播放。

令她惊讶的是,开头居然出现了学校里常见的通告板,在通告表扬,保送大学的通告纸旁边,居然贴了一张通告批评——

批评一位被保送的学生居然去自然馆里偷动物,行为恶劣,予以批评。

商诚:“?”

你们这——她又看了眼——你们这五中的同学们还挺野啊?

但这个开头勾起了她的兴趣,很少有纪录片是这样开头的。虽然也有以事件,或者“待解决的问题”作为开头的片子,然后引入人物或解决的问题办法……但因为这些片子要么是野生动物,要么是博物馆,古老建筑,距离商诚都太远了,她代入性不强。

可金城……好像就在隔壁省吧?

她调整了一下姿势,继续看下去:

画外音里出现了那位学生的争辩,虽然被通报批评了,但他似乎并不觉得自己

做错了,只是愤慨:“是它们的生活环境太差了……白鼬的一生只有那么短……为什么不能让我接走养老……”

随着他声音慢慢淡去,镜头果然转向了自然馆,画面不知是否有合成因素,有一种故意做旧般的不真实感,但也让商诚看清楚了自然馆的模样。

?萨巫提醒您《系统把我识别成了猫》第一时间在[]更新,记住[(

拥挤又杂乱的环境,普通但没能区分开饲养环境的动物们,而它们果然精神都不太好,有人来就蹭到角落里,也不理人。

“如果自然馆是这样,不如干脆取消好了!”

画外音里,那位学生这么说道。

他的声音天真又年轻,但商诚摇摇头:说的容易,取消了这些动物们怎么办?能迅速找到靠谱的领养吗,还是干脆卖掉?

视频里没有明说,但镜头语言很是公正,靠着自然馆员工们的寥寥几句,明眼人就能看出是学校上层的不作为,而员工收益不高,既没有成就感也没有上升渠道,做这工作自然也不是很热心。

而商诚注意到,镜头里频频出现一只狗,正是封面里的约克夏,自开头那位试图盗鼬的学生消失后,约克夏似乎成了接替的视频主角。

随着前情交代完毕,商诚才恍然意识到,自己居然下意识在跟着约克夏的视角。

这种镜头语言很厉害啊。

她拉住路过的舍友,想喊她一起看,舍友下意识想要拒绝,因为觉得纪录片太无聊了……不过,看到这只狗,舍友愣了一下:“这个好像……”

舍友没能说完,因为镜头里,那些人就喊:

“狗。”

约克夏没有名字,也不能出去遛弯,顶多在自然馆里走走,但明眼人都看得出来,这狗的年龄不小了。

反倒是年轻的孔雀,叽叽喳喳,总要偷跑,甚至听员工的对话,商诚才知道,居然还有一只母孔雀是养在食堂的……难不成还要吃吗?

舍友撑着她的椅背,兴致勃勃道:“不是,你等着看吧,马上就暗渡陈仓生小孔雀了!”

商诚:“!?”

怎么看个纪录片也会被剧透——不对!倒不如说,正是因为纪录片是现实不是影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