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85章:活着出去(2 / 3)

加入书签

听不到了,可是这么多天没有吃东西,身体的热量早就消耗没了,别说是突围了,原地不动能不能活下来都很难说。

不过求生的欲望,坚持就是胜利的信念,还是燃烧在每个人的胸膛里,战士们把自身的体能发挥到了极限,达到了人类之最。

正如梁将军回忆的那样,和美国军对比,我们的战士吃苦耐劳的能力远远超过他们。

军需处的同志们边走边叹气,他们后悔当时师长下令扔掉大行李时,应该留下那两包行李,里面装了不少防雨的斗笠,不过那点东西大家又怎么能分呢。

后方,经过师部首长们商议,由独立营担任阻击部队,牵制敌人。

美军的炮兵还在接连发射冷炮,炮弹爆炸后,在附近的战士们还能感受到炙热感,大伙微微一笑,在嘲笑敌人的炮弹打的不准,但是也有人说,这是敌人给我们送来了“炮弹火炉”,大家不过都是在苦中作乐,这也是我们官兵们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既没有集合的号声,也不可能有组织的进行动员,只有大家相互鼓励着向西北方向突围,在行军的过程中,大家也把红军长征精神发挥出来,彼此相互鼓励,采野菜,摘树叶充饥,相互搀扶着,鼓励着,跟随着师主力往前走,上千人拥挤在一道仅有一公里宽的山沟里,行军的速度慢极了。

很多体力不支的战士沿途倒在地上,靠着树木淋着雨休息,路过的战士鼓励他们,这些战士总会说:“你们先走,我休息休息。”

但很多人都知道,咬着牙坚持走还好,一旦躺下来休息,那就完蛋了。

可是体力不支的人太多太多,一个星期不吃饭,怎么可能还有力气走的动路。

队伍里还有不少文工团的女同志,她们用身上的水壶接着从树叶,草丛里悬挂的水珠,然后带给伤员去喝,重伤员走不动,甩开了抬着他们的担架队的同志,要了两颗手榴弹抱在怀里,就不走了,离开的战士们流着泪,悲痛欲绝,这些重伤员基本都会在美军追过来的时候,选择和敌人同归于尽。

重伤员们心里都有这个觉悟,也没人抱怨,只是在大部队渐渐走远以后,他们才会颤抖着哭出声,开始想家,想自己的亲人,说到底,他们还是一群十八九岁的少年,身上就肩负了保家卫国的重任。

哭一会儿,就没力气哭了,一些重伤员会躺在草丛里,张着嘴去接草木上的水珠,喝点水还有力气,待会走的时候,顺带捎走几名美军,这也是为师主力缓解压力。

有些人累的倒在地上就睡着了,再醒来的时候已经没有了大部队的身影。

他们终究是人,不是神。

在后方的阻击阵地,夏远带领的独立营浴血奋战,炮火和硝烟笼罩了天空,雨点落下来都呈现黑色,冰冰凉凉的落在战士们的脸颊上,却无法熄灭战场的余温,战场的温度仍旧在不断地高涨。

子弹从硝烟弥漫的战场上穿过,没入湿漉漉,带着温热的泥土里。

“特娘的,吴小子,看好你那边,一个排的美军摸过去了。”

“王胡子,我看到了,我需要火力支援。”

“手榴弹,给我拿手榴弹!”

敌人的进攻变得尤为勐烈,投掷的手雷在独立营阻击的阵地上不断炸开,到处都是飞溅的泥土和碎石,连绵不绝的炮火硝烟里机枪手顶着不断飞过头顶的子弹,听着震耳欲聋的轰鸣声,冒着不断落下来的石头和泥土,操作着重机枪向冲上来的敌人扫射。

操作机枪的机枪手不断地被敌人炮火的飞溅的弹片撂倒,旁边便会有战士冲上来,继续操控机枪,这样接力的方式使得机枪的火舌能够持续,洒出一片又一片的弹幕,穿透绵延百米的硝烟,发出阵阵的嘶吼,以势不可挡的力量越过随时掀起泥土的爆炸,形成了一道密不透风的火力网,给前沿阵地作战的战士争取还击的时间。

在前沿阵地阻击敌人的是由原机炮连三排长孙思家带队的独立一营三连二排四十余人,在顶着敌人疯狂的进攻,也付出了巨大的伤亡,堪堪抵挡了美军三次进攻,前沿阵地上只剩下一个班的战士。

“我们要用自己的生命,为后面的部队争取更多的时间,洋鬼子想要进攻我们的阵地,除非先从我们的尸体上踏过去!”

孙思家脸上一片焦黑,黑乎乎的只有一个大眼睛泛着眼白,眼睛一瞪,看起来有点吓人。

十几名战士,包括五六名伤员,身上缠绕着绷带,绷带上带点血,沾满了黑乎乎的泥土,他们抱着枪,蹲在地上,眼神之中没有丝毫的胆怯。

当前独立营作为一八零师最后的战斗力,独当一面,拉开了长达几公里的战线,三个连被迫分开,坚守鹰峰偏西南方向的高地,当然,这不是师长的命令,而是夏远的命令,主峰是美军争夺的重点,再加上山高路窄,独立营团缩在上边,很容易遭到美军的炮火攻击,一旦遭遇到严重的炮击,伤亡巨大。

夏远和杨南镇商量过,鹰峰西南方向的地势比较复杂,往深处是陡峭的山林,敌人的坦克上不来,他们费点力气也能钻进去,即便是不知道能不能走出来,但要比留在美军包围圈里好上不少。

“老杨,你现在带着炮排和二连,去追师主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