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40章(2 / 3)

加入书签

休息时间在冰冷的溪水里,冒着敌机的扫射清洗敷料。

那可不是一块两块,而是大批血淋淋的绷带,这一洗也不是一天两天,每天伤员们都要更换新绷带,换下来的绷带就要拿出去清洗,而伤员也不是一个两个,而是几十上百。

血淋淋的绷带,把一整条小溪都给染成了血红色,顺着蜿蜒曲折的溪流流淌。

天寒地冻,她们的手一伸入冰冷的溪水之中,仿佛有千万根针刺入手掌的皮肤,疼的钻心,但她们咬牙坚持着,一双细嫩的手被鲜血染成红色,又被冰冷刺骨的溪水冻得红肿起来,皮肤下散发着紫色。

敌机时不时来捣乱,盘旋扫射,她们就卧倒躲避,敌机盘旋飞走了,她们又起来继续洗,断断续续,经常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清晰敷料,以至于自己休息的时间都少了很多。

不过,她们就是使用这样的方法,解决了敷料运不上来的难题。

野战医院都出现如此严重的问题,更何况是前线。

三三五天此刻正沿着公路南下,直奔飞虎山。

这条道路是美军撤逃时候走的大路,道路两侧的城镇、村庄被美军破坏严重。

燃烧的村庄,死在沟壑路旁的老幼和妇女,那惨烈的一幕幕深深的印在三三五团全体指战员的脑海里。

孙连长怎么也忘不掉沿途见到的这些凄凉景象,他同胡指导员讲:“这些都是部队很好的教材,战士们看到这些就会明白咱们入朝作战的意义,赶走侵略者,还给朝鲜人民一个和平的国家。”

孙连长原名叫孙祥程,三十八军的战斗英雄,模范工作者,在北东解放战争中,参加过大小战斗三十余次,立过七次大功。

别看孙连长五大三粗,实际上心思细腻,他有着团结友爱、艰苦朴素、耐心抓管理的优良作风,常常把自己的津贴拿给战士们,赔偿群众损失,或者给战士们买急需的生活用品。

凭借着优良的作风和乐善的性格,孙祥程深受战士们的喜爱。

在他踏入战火燃烧的朝鲜土地后,深感敌人的凶残,心想决不能让这些惨景,在祖国大地上重现。

他用坚定的目光看着胡指导员,语气无比的坚定:“一定要狠狠打击美国强盗,帮助朝鲜人民保住江山!”

这个时候,侦查员追了上来,气喘吁吁、着急忙慌的报告:“连长,水沟里,水沟里有一个朝鲜小孩还有气!”

孙连长心中一震,“快领我过去!”

孙连长、胡指导员随着通信员跑到到路边的水沟旁一看,只见一个三十来岁的妇女倒在血泊之中,她穿着红上衣和白裙,一颗子弹打透了她的心胸,在她的身后背着一个竹筐,框子里放着些被褥,有个小孩子正在框子间的被褥里蠕动着,这些被褥都被冰冷的河水浸透了,湿漉漉的。

孙连长、胡指导员连忙冲过去,把小孩抱起来,看样子一岁多了,她已经冻得浑身发紫了。

侦查员声音颤抖的说:“连长,怎么办?她快冻死了。”

孙连长一声不吭,默默地解开身上的棉衣,把小女孩暖在怀里,不大会儿,她就开始用手抓,发出一丝丝微弱的哭声,拼命的用小嘴吮吸孙连长的脸。

孙连长禁不住泪水,扑簌簌地流了下来。

胡指导员和战士们也都哭了。

“卧槽他姥姥的美国鬼子!”有的战士哭着哭着就骂了起来。

孙连长嘴嚼着饼干,喂给孩子,然后对赵翻译说:“赵翻译,给大爷说,让他把这孩子收下来吧。”

各连各营,在行进过程中,都会带着一个向导。

三连的向导是一个朝鲜老大爷。

赵翻译把孙连长的话翻译给朝鲜老大爷,老大爷为难的摇摇头。

孙连长说:“大爷,我不能背着孩子去打仗。”

赵翻译在一旁翻译。

老大爷沉默,终于答应下来。

孙大爷给了老大爷一包饼干和身上仅有的几元朝鲜币,胡指导员也把身上的钱财取出来。

赵翻译从胸前的口袋里取出一支钢笔。

胡指导员见状,说道:“赵翻译,这支钢笔你留着吧。”

赵翻译摇头:“孙连长,这支钢笔我留着也没有用了,给他或许还能发挥些作用。”

胡指导员不吭声了。

孙连长叮嘱老人,要把孩子抚养长大,她是朝鲜人民的女儿。

老大爷激动的流泪了,说了很久,赵翻译哭着翻译:“孙连长,他说只要有我在,就要把孩子抚养成人,那时我要告诉她,是中国人民志愿军救了她!”

寒风呼啸着,吹着战士们发红的眼眶。

孙连长紧紧握着老大爷的手,说道:“拜托了!”

胡指导员抓住这个活教材,在现场对全连的干部战士又进行了一次仇美教育。

战士们红着眼眶,表示一定要为孩子报仇,孙连长对胡指导员说:“老胡,你就放心吧,不打败美国鬼子,我就对不起这孩子。”

在后排,属于炊事班的位置,大老刘走后,炊事班仿佛没有了主心骨,周茂和肖和平把夏远当做炊事班的主心骨,完全是因为夏远在他们掉队时候的表现,几乎达到了他们无法想象的程度。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